【感知中国】非洲映像——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

2019-03-14|来源:中国日报网

难忘的回忆

对于露天电影,一面幕布、一台放映机、一束光和自发赶来的人群,构成了一代人抹不去的珍贵记忆。

1980年前后,为响应国务院号召,全国各地相继组建电影放映队,每队2至3人,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成为了光荣的电影放映员。他们活跃在十里八村的田间地头,成为普及农村电影放映、传播农业科普知识的一支生力军。

电影放映队曾无数次穿过乡间小道,拉开幕布转动放映机,为当地群众带来深山之外的“光影世界”。每当电影放映前,村民们就早早地从地里收工,急匆匆地吃完晚饭,扛着板凳,三五成群地向村口走去。天色慢慢变暗,随着老式放映机发出“哒哒哒”的响声,一束白光打在荧幕上,故事开始呈现,原本嘈杂的声音渐渐消失,人们沉浸在电影世界里,偶尔听到不远处蟋蟀嘁嘁的叫声。

非洲映像——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

只要听说有电影看,不管有多远,乡亲们都会来,走十几里路都会来。几亩田都坐满了,树上和围墙上到处站满了。

非洲映像——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

当时放映的电影,大多为《地道战》 《英雄儿女》 《上甘岭》《保密局的枪声》等战争题材影片,还有专门普及播种技术的农业科普影片;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红楼梦》 《白蛇传》《少林寺》等电影更是引起了空前的观看热潮。电影成了当时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为人们开启了一个新奇迥异的光影世界。

时代变迁,90年代初,电视机开始在各家各户普及,人们陆续花钱走进电影院,欣赏国内外优秀的电影作品,露天电影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今,这种放映形式却在非洲村落变得渐渐流行起来。

非洲大陆来了影视大篷车

2018年7月,一辆搭载着LED大屏的放映车,出现在了塞内加尔大大小小的村落里,走街串巷,为塞内加尔百姓免费放映中外优秀影视剧。这便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主办,四达时代集团承办的“感知中国·中国影视非洲放映计划”中的重要活动。

非洲映像——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

“影视大篷车”下乡放映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的电影放映车走进非洲广大农村和远郊,解决电视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更好地向非洲观众推广优秀的中外影视剧作品,增进双方的友谊。自活动举办以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广电局的关心支持下四达时代“影视大篷车”已走过赞比亚、刚果布、塞内加尔、尼日利亚、莫桑比克等多个非洲国家,足迹遍布50多个村落,播放次数百余场,惠及非洲群众5万余人,2019年,“影视大篷车”将继续走进非洲其他国家,为非洲民众带来高品质的影视作品。

非洲映像——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

“大篷车”播放的电影不仅有展现中国功夫的《猛龙过江》 《太极2》《警察故事》,也有体现现代都市爱情生活的《北京爱情故事》、《剩者为王》、《重返二十岁》,更有《银河护卫队》、《料理鼠王》、《守望者》等国际大片,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非洲映像——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

不少非洲民众通过此次活动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除了中国功夫外,非洲人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了,我们都很想知道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中国人怎么谈恋爱,怎么处理婆媳矛盾等等,所以反映中国人生活的影视作品非常受欢迎。”艾伯拉罕对记者说。

文化是文明沟通的纽带和钥匙,文化的传播不应该局限在高雅隆重的沙龙或大剧院中,也要能放下身段,走入田间地头,走进普通百姓之中。影视文化在这里成为了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形式,而“大篷车”不仅成了连接这种文化交流的一个具象化载体,更体现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对非洲普通民众最真挚的人文关怀。

从当年中国的电影放映队,到如今非洲的影视大篷车,光影世界纪录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昨天正是非洲的今天。我们见证着非洲今天的变迁,也衷心希望,非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