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立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并开展社会服务的公告

2023-12-08|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发挥人文交流在对外交往和务实合作中的基础性和长效性作用,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服务中国高校参与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数字科技行业人文交流工作,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决定合作共建“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下称“研究院”)。

一、背景和目标

双方共建研究院,旨在落实中央有关文件要求,传播以人为本、开放平等、尊重包容、理解欣赏、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交流理念,进一步发挥人文交流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将研究院打造成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技能培训、决策咨询、技术服务、人文交流为一体的开放性、国际性数字科技行业中外人文交流实践平台,树立数字科技领域人文交流品牌,为数字科技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咨询、智力支持与资源对接服务,为高校新一代数字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标准制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咨询指导,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服务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数字科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

二、研究院的工作内容

(一)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对教育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工作的要求,谋划设立与数字科技行业有关的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报告,为教育、数字科技行业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指导意见。

(二)推进人文交流育人,探索开发人文交流相关课程、教材等。挖掘人文素养提升和交流育人的途径和内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鼓励通过“互联网+人文交流”的方式,开展相关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实践成果,为高校新一代数字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国际合作等提供咨询与指导,引进先进的教育理论与优质教育资源。

(四)采用“专业+人文”的培养模式开展数字科技人才培训,加强人文交流理念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人文交流能力的新一代数字科技人才。开展数字科技领域师资培养培训活动。根据需要开发课程和教材。

(五)采用“行业+国别”的研究模式对数字科技行业的中外人文交流进行研究,特别是东盟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公共关系、风俗礼仪、语言文化、业务对接、市场拓展等,为数字科技行业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提供专项咨询和解决方案。

(六)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服务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化数字科技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不断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为中国数字科技院校和行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科研服务。

(七)搭建数字科技行业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和数字科技行业组织建立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举办有关论坛或会议,组织开展专家互访等活动,提高研究院国际影响力,树立研究院在数字科技行业的品牌。

(八)编写公开刊物或内部参考读物,反映数字科技行业人文交流方面的发展动态、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学术活动的成果,将人文交流教育和实践的有效做法进行宣传推广。

(九)经商定的其他工作内容。

三、相关事项

(一)研究院设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建立管理团队,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具体负责研究院的日常运行。

(二)研究院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强研究资源、课程资源、国别资源、客户资源等建设,面向中外学校和相关机构提供服务。

(三)欢迎各级各类学校、行业企业及相关社会机构参与研究院共建。参与研究院共建的学校、行业企业及社会机构将优先获得研究院提供的服务。

(四)有意向加入研究院共建和希望研究院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请与联系人洽谈沟通。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 张美云0771-4772512,邮箱992528964@qq.com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夏欣010-64494886,邮箱xxia@ccipe.edu.cn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2023年12月8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