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文交流年鉴(2019—2020)》新书发布暨《中外人文交流年鉴(2021—2022)》工作启动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3-05-12|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2023年5月10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下称人文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下称北外)联合举办的《中外人文交流年鉴(2019—2020)》(下称《年鉴(2019—2020)》)新书发布暨《中外人文交流年鉴(2021—2022)》(下称《年鉴(2021—2022)》)工作启动会在京成功召开。人文中心、北外相关领导,《中外人文交流年鉴》编写顾问、编委会成员、作者、特邀专家和媒体代表等40余人参会。

人文中心主任杜柯伟表示,《中外人文交流年鉴》编写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根本,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是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总结梳理中外人文交流现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务实之举,对于扩大中外人文交流影响力,发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中国和不同国家和地区各领域人文交流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他指出,《年鉴(2019-2020)》的面世是全体人员厚植教育报国情怀、践行人文交流理念,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呈献的重要成果。他强调,在《年鉴(2021—2022)》编写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践行人文交流理念,不断提升编写质量,及时总结发挥年鉴作用,探索数据库、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推动年鉴工作的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将《中外人文交流年鉴》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品牌。

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首先对与会各单位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向为《中外人文交流年鉴》的编写、出版和发行付出辛勤努力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敬意。他指出,《年鉴(2019—2020)》第二部顺利出版为中外人文交流揭开了新的篇章。在《年鉴(2021—2022)》的筹备工作中,充分发挥北外社会服务职能,尝试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资源整合和相关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出海献力献策,实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

《中外人文交流年鉴》主编、北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张朝意从领导支持、机制优化、团队打造、流程把控、结构完善五个维度总结了《年鉴(2019—2020)》编写及发布的成功经验,从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写作结构、编写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介绍了《年鉴(2021—2022)》的启动工作计划。

在顾问专家发言环节,北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张西平、武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葡语国家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成安,人文中心前副主任杨晓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员张冰,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副主任赵文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审赵丽高度肯定了年鉴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年鉴具有政策咨询功能,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智库性报告。会上,顾问专家们还围绕前两部年鉴的编写经验,《年鉴(2021—2022)》编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等进行了交流研讨。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展鹏等编委作者发言表示,将根据会议精神,认真按照工作分工做好下一步年鉴编写工作。

人文中心副主任夏娟作会议总结。她认为,本次会议召开的及时、有效且讨论充分,达到了预期效果。她指出,年鉴工作相关各方应根据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按计划做好第三部年鉴编写工作,积极研究年鉴后续开发与成果转化。她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年鉴编写工作,也希望各位专家顾问能够继续发挥力量和智慧优势,指导好编写工作,推动年鉴编写早出成果。

会议由《中外人文交流年鉴》副主编、北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薛维华主持。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