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专题培训在武汉举办

2025-05-24|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武汉经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和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承办的2025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专题培训于5月21日至24日举办。来自宁夏、成都、青岛、深圳、广州、武汉等地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和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等约300人参培,线上直播点击量超18万次。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磊、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谢长君、武汉经开区教育局局长熊白莉、武汉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书记孙火林等出席开班仪式。

于长学指出,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人文交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项目学校和一线教师高度重视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以人为本、开放平等、尊重包容、理解欣赏、交流互鉴、合作共赢”这一人文交流理念的引领作用和人文交流育人的功能优势,通过中小学阶段的人文交流实践,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在学生心中播撒国际理解与中外友谊的种子。

于长学致辞

陈磊指出,要发挥好武汉经开区和各示范(特色)校的引领作用,带动一批、辐射多片,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协同推进武汉市全市国际理解教育,继续探索形成更为丰富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经验,并在武汉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为国际理解教育贡献武汉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陈磊致辞

谢长君指出,希望武汉经开区以项目为抓手,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青少年,用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提供的政策和资源,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活动组织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长君致辞

22日至2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成都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原书记、主任李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李红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雪萍等领导和专家围绕基础教育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文交流相关主题进行了专题授课和点评指导。全体学员以任务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建设、课程活动设计、成效评价与成果转化为主题,通过分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交流。

专家讲座

22日下午,四川天府新区麓湖小学、青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代表分别介绍了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案例。23日下午,武汉经开区三角湖小学、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分别展示了学校中外人文交流示范课程,各组学员代表展示了本组研讨成果及学习收获,专家逐一进行了精彩点评。结业仪式上,到场领导和专家代表为所有培训合格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学校经验分享

现场研课交流

分组展示汇报

颁发结业证书

夏娟在培训总结中指出,本次专题培训规模大、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成果丰硕,帮助参培人员提高了思想认识和能力本领,为实验区之间横向交流、建立友谊搭建了平台。希望参培人员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的消化转化,结合学校自身工作基础和条件,积极向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将人文交流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更多可复制的经验,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基础教育对外开放贡献一份力量。

夏娟作培训总结

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是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打造的教育领域中外人文交流平台,旨在通过资源引入和师资、课程、国际友好学校建设等,加强人文交流理念的教育、传播与实践,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对外开放。至今,实验区已覆盖成都、青岛、重庆、深圳、广州、武汉和宁夏等全国多地。实验区自2020年启动实施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国际友好学校结对子等多个项目,从不同角度切入和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特色,提高学校开放办学水平,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有600余所中小学参与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