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研究院理事会成员及相关单位:
经前期组织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无异议,2024年度人文交流专项研究共立项45项课题(其中校外课题30个,校内课题15个)。
特此通知。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浙江外国语学院
文化旅游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2024年12月25日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文化旅游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2024年度人文交流专项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课题编号  | 
   课题名称  | 
   姓名  | 
   所在单位  | 
  
CCIPEWHLY2024001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旅游数字人传播效能研究-以贵州文旅为例  | 
   郑东和  | 
   华中师范大学  | 
  
CCIPEWHLY2024002  | 
   全球化语境下运河文化遗产活化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 
   付冰  | 
   沈阳城市学院  | 
  
CCIPEWHLY2024003  | 
   元宇宙驱动下的大运河文化符号数字化构建与全球传播策略研究  | 
   黄媛  | 
   湘潭大学  | 
  
CCIPEWHLY2024004  | 
   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 
   赵金金  | 
   淮北师范大学  | 
  
CCIPEWHLY2024005  | 
   中外运河文化的比较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与伊利运河“跨时空对话”为例  | 
   刘春燕  | 
   青岛工学院  | 
  
CCIPEWHLY2024006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统文化交流的国际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以非洲四国为例  | 
   刘洋  | 
   沈阳师范大学  | 
  
CCIPEWHLY2024007  |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世界运河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传播平台构建  | 
   付宇鹏  |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 
  
CCIPEWHLY2024008  | 
   “一带一路”背景下“数博会”对贵州对外交流的提升路径研究  | 
   范海芹  | 
   贵州民族大学  | 
  
CCIPEWHLY2024009  | 
   数字化驱动下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旅游创新路径与模式探索:共建、赋能与可持续发展  | 
   李方妮  | 
   中国传媒大学  | 
  
CCIPEWHLY2024010  | 
   共生理论视角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大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 
   杨勤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11  | 
   数字时代非遗深化“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文化交流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 
   赵静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CCIPEWHLY2024012  | 
   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国际传播力价值评估体系的多维建构与策略分析  | 
   谢媛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 
  
CCIPEWHLY2024013  | 
   杭州大运河文化体验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影响研究  | 
   方微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CCIPEWHLY2024014  | 
   语言服务视角下大运河(北京段)多语景观建设研究  | 
   段静宜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15  | 
   文明互鉴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效果提升研究  | 
   洪长晖  | 
   上海大学  | 
  
CCIPEWHLY2024016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传统音乐文化交流与推广研究  | 
   潘栗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CCIPEWHLY2024017  | 
   民族声乐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与创新——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  | 
   陈雨娜  |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 
  
CCIPEWHLY2024018  | 
   全球视域下中国传统音乐类非遗活化利用模式研究  | 
   慕漫红  | 
   合肥师范学院  | 
  
CCIPEWHLY2024019  | 
   大运河北京段中医药非遗文旅资源多模态译写策略研究  | 
   阎莉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CCIPEWHLY2024020  | 
   基于体育赛事的中国大运河文化传播分析及路径研究  | 
   王其飞  | 
   山东华宇工学院  | 
  
CCIPEWHLY2024021  | 
   大运河文化资源的活化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 
   张建涛  | 
   沈阳师范大学  | 
  
CCIPEWHLY2024022  | 
   大运河文化的国际话语重塑:经典文本的外译策略  | 
   蒋春生  | 
   北京物资学院  | 
  
CCIPEWHLY2024023  | 
   “一带一路”文旅数字化发展对中国旅游企业双向合作路径的影响研究  | 
   吕晶菁  | 
   东北师范大学  | 
  
CCIPEWHLY2024024  | 
   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字游戏领域的国际传播及挑战研究  | 
   徐菲  | 
   成都理工大学  | 
  
CCIPEWHLY2024025  | 
   构建运河文化资源自适应数据平台赋能运河文明交流互鉴  | 
   许骏  | 
   浙大城市学院  | 
  
CCIPEWHLY2024026  | 
   “一带一路”背景下平陆运河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与实践研究  | 
   王华  | 
   桂林旅游学院  | 
  
CCIPEWHLY2024027  |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对华人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  | 
   蒋娟娟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CCIPEWHLY2024028  | 
   大运河江浙段传统聚落水文化景观活态传承研究  | 
   刘海亮  | 
   扬州大学  | 
  
CCIPEWHLY2024029  | 
   情感叙事视角下京杭大运河沿线戏剧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策略研究  | 
   台文文  | 
   浙江工业大学  | 
  
CCIPEWHLY2024030  | 
   “一带一路”共建国民众来华旅游的国际传播实践与文旅产品创新研究  | 
   尹子伊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CCIPEWHLY2024031  | 
   葡语国家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大运河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 
   胡治华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2  | 
   大运河(杭州段)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 
   沈旭炜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3  | 
   文旅融合场景中大运河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研究  | 
   高静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4  | 
   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国际传播路径研究  | 
   齐钢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5  | 
   大运河文化遗产外交研究  | 
   张迎春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6  | 
   数字赋能大运河文旅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 
   应舜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7  | 
   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杭州段)戏曲文化生态重构研究  | 
   殷颙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8  | 
   “一带一路”背景下长三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 
   冯扬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39  | 
   后申遗时代法国米迪运河沿线人口分布演化及其对中国大运河保护的启示研究  | 
   董朝阳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40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文化价值阐释与国际传播研究  | 
   张健康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41  | 
   数字化视角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  | 
   黄克己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42  | 
   官方建构与游客感知:大运河临平段文旅形象打造的两种面向  | 
   来晓维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43  | 
   公众参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与路径研究  | 
   吴新芳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44  | 
   国际游客感知与中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力研究——基于国外社交媒体“中国游”数据的分析  | 
   崔庆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CCIPEWHLY2024045  | 
   大运河文旅融合推进文明互鉴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  | 
   姚丽  | 
   浙江外国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