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来源: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2020年5月28日,在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启动建设一周年之际,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各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暨首次工作会议在线成功召开。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成都市、青岛市和重庆渝中区、重庆沙坪坝区、重庆南岸区、重庆渝北区共六个实验区相关领导和负责同志以及实验区全体专家参会。会议由中心主任杜柯伟主持。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人文交流与出国留学处处长聂瑞麟在致辞中,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对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变数,但从长远来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文交流的基本面和基本盘不会改变,教育人文交流在助力全球抗疫、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国在疫情中的表现,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大国担当、民间友好,为深化疫后中外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土壤和契机。实验区是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全方位实践平台,是中心主动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是积极推动区域教育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工作的有益探索。一年来实验区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实验区建设,希望实验区再创佳绩。
中心副主任杨晓春、夏娟分别介绍了实验区专家工作管理办法、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总体情况。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沈鹏,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尹明琴,重庆市渝中区教委中学教育科主任科员杨敏,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向斌,重庆市南岸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包茹华,重庆渝北区教委副主任李发林,分别在会上交流分享了各实验区教育国际合作与人文交流情况,并表示将进一步提高站位,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和地方实际,加大投入,在各方的支持协作下,把实验区工作做好做实。
杜柯伟宣布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会议宣读了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名单,并同时在线向33位成员发送了电子聘书。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民选在讲话中,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中外人文交流和建设试验区的认识和体会,表示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遵循工作规范,履行工作义务,服务一线需要,积聚个人智慧,提供资源支持,在实验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西南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诊断研究中心主任闫月勤教授,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前校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客座教授袁秀菊,重庆市南开中学田祥平校长代表专家分别从人文交流诊断与研究、互联网+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等角度谈了各自对实验区建设和专家咨询指导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杜柯伟在总结中指出,实验区建设和专家工作需要秉持开放平等、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彼此包容、正确义利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交流理念,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遵循“任务驱动、行政推动、项目带动、主体行动、学生活动、专家牵动、资源撬动、各区联动”的工作思路,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他表示,中心将履行好“推动、指导、协调、服务”四个方面的职责,践行一线规则,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与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和学校共同把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等实验区工作做好。他希望,各实验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今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制订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工作落实和风险防范,把实验区各项任务完成好。
背景资料: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传播人文交流理念,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人文交流育人作用,整体提升区域教育人文交流质量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于2019年先后与成都市教育局、青岛市教育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
迄今,各实验区已经开展的工作有:设置实验区管理办公室、工作小组和专家工作组等工作机制;印发实验区专家管理办法等文件;召开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理念与实践研讨会、基于国际理解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开展实验区中小学国际友好学校情况调研;实施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以及举办实验区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