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北京邮电大学) 顺利开营

2020-08-18|来源: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8月16日,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科学技术司指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北京邮电大学承办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20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北京邮电大学)开营仪式在线上举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杨晓春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苏森院长、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刘晓平院长分别代表项目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开营仪式由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刘莹主持。

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从信息通信传统特色出发,在不同学科领域均已开展了大量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着力构建科教融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经过前期公开申报和专家评审,北京邮电大学成功获批承办本次训练营。为克服疫情影响,学校充分发挥信息通信和网络教育优势,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开展线上培训。从1877位报名者中,录取了来自98所国内高校和2所海外高校的300名在校生参加训练营。8月16日—28日,学员们将分三期,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U学在线平台、虚拟实训平台分别进行6天的云端理论直播、线上虚拟实训一体的教学。

开营仪式上,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苏森首先代表项目承办方对入选训练营的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2020年1月7月,北京邮电大学通过整合校内相关专业和学科,组建成立了全新的、具有北邮特色的人工智能学院,并着力将其打造为北邮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本次训练营由人工智能学院优秀师资团队担纲,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与授课老师密切配合,认真学习,重视实践,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实战本领,以优异的成绩回馈这次训练营。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晓平代表项目承办方欢迎训练营学员的到来。他希望参营学员一是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去深入地学习人工智能理论体系,打牢根基;二是要去探索人工智能与5G、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互相融合点;三是多关注数据,关注社会需求,关注世界科技趋势,不要闭门造车,思想一定要飞出去;四是要思考人工智能和人文智能结合。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代表项目主办方致辞。他指出,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对新时代教育领域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做出新的部署,对于我们促进和深化教育国际合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是政府主导、校企广泛参与的公益性AI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旨在把人文交流与国内外人工智能优质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和高端人才,提升我国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质量,在人文交流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这项计划的初心和使命。希望参营学员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人工智能和人文交流的认识;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中外人文交流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三是要深入学习思考,探索人工智能与人文交流的融合。用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开营仪式后,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郭军教授以《认识人工智能》为主题,进行开营第一讲。郭军教授从AI理论发展、AI能力的内在逻辑、技术创新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通过AI赋能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北邮AI研究方向,着重讲述了原生人工智能的研究,指出北邮依托于信息通信原生人工智能,让信息孕育智能,让智能升华信息;最后落脚于AI的数学本质。整个讲座将微观演进与宏观架构相结合,把人工智能的脉络生动地展现在学员面前。讲座结束后,郭军教授同训练营学员进行互动,解答了学员在学科学习、专业发展、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疑惑。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