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8|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2023年12月13-14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在海南三亚举办中外大学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研讨会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交流推介会,来自10余个省市地区的60多所国内高校和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的10所外方高校的校领导、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代表共计约200人参加了活动。
在致辞环节,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发展新标杆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介绍,并期待中外专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言献策,为海南自贸港国际教育多提宝贵意见,并欢迎更多的世界高水平大学来海南交流合作。
原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方军在致辞中指出,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我国高校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下一步要继续不断提高教育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作为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希望此次会议成为充分交流与深化合作的载体,为中外高校交流合作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他建议,高校国际合作事业及中高计划项目从“质量提升推动规模”“继续坚持强强合作”“从走出去到请进来”“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等四个方面着手,多方面、多形式拓展深化合作,进一步搭建和扩大高质量、有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指出,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和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非常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此,人文中心发起实施的“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外高校围绕着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深化合作,她提议,要秉持以人为本、开放平等、尊重包容、理解欣赏、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秉持正确义利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要坚持行动导向,既要通过中外研讨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把人才成功培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创设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环境,促成中外高校之间宽口径、多方面的交流合作。
在主旨论坛环节,昆士兰大学副校长布雷特·洛夫格罗夫(Brett Lovegrove)、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副校长哈维·查尔斯 (Harvey Charles)、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丽莎·赞布兰(Lisa Zamberlan,线上视频)、阿德莱德大学副校长杰西卡·加拉格尔(Jessica Gallagher,线上视频)、麦考瑞大学副校长罗登·威尔金森(Rorden Wilkinson,线上视频)、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徐向民、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袁林旺及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卢艳丽等围绕“中外大学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的发展与未来”及“当代大学生全球国际化流动”议题进行了发言与分享。
中外高校沙龙座谈环节,明尼苏达大学莫里斯分校校长珍妮特·埃里克森(Janet Eriksen)、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国际事务高级顾问丹尼尔·帕姆(Daniel Palm)、昆士兰大学理学部学术副部长卡琳·约翰逊 (Karyn Johnson)、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高兴宇和华北理工大学副校长齐西伟等,围绕“变局和新局中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外高校教师国际流动的途径和未来”“中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路径探索”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做法。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严志军主持沙龙座谈。
会议期间,来自昆士兰大学、麦考瑞大学、田纳西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中高计划全国运营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就中高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学生管理及人文关怀等多个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宝贵经验。中高计划项目学生、南通大学翻译专业陈家清同学发言,以自身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收获,特别是以汉字“国”的解构释义为例,阐述了多元文化融合及包容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举办了贵州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与麦考瑞大学“中高计划脊椎治疗专业学分互认项目合作”启动仪式,四川农业大学与昆士兰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以中高计划为平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新一轮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全面启动。
参加会议的还有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创意艺术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代表,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校情、优势学科(专业)和国际化办学情况,并就未来与中方高校开展合作进行了友好交流。
最后,在“中高计划中外学分互认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启动仪式中本次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