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2025年3月27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2025年中外人文交流友谊学院项目工作会在昆明举办。中国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埃及、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老挝、泰国等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中外高等职业院校及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等约300位嘉宾参加会议。会议围绕中外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需求与发展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助力中外院校进一步深化合作。
会议现场
人文中心副主任夏娟,云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木红春,老挝驻昆明副总领事博通·彭浦同,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金赋分别致辞。
夏娟副主任指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跟上产业全球化趋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人文中心因时因势,发起了友谊学院项目,推动中外职业教育深度合作,满足当地产业发展和中资企业的人才需求。希望与会各方充分交流研讨,探索潜在合作领域,推动落实会议共识,共同绘就各国职业教育合作共赢的新图景。人文中心愿与各方深入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
木红春二级巡视员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云南近年来积极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与相关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一直是云南省的重点发展方向,友谊学院项目与云南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将成为云南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亮点,为云南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云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木红春
老挝驻昆明副总领事 博通·彭浦同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金赋
在中外政策交流环节,中国、埃及、东帝汶、老挝、印度尼西亚教育部门的代表就本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政策及相关情况进行了分享。外方嘉宾表示,当前形势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国政府支持本国职业院校与他国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并愿与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
外方嘉宾政策交流
(左上:埃及技术与职业培训教育部顾问艾哈迈德·埃尔·盖乌谢。右上:东帝汶高等教育、科学与文化部执行顾问阿方索·费尔南德斯·达席尔瓦·阿尔维斯。左下:老挝教育与体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阿玛尼・诺林。右下:印度尼西亚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高等教育、科学与技术部长网络与社区服务事务执行顾问 阿里苏尔·乌鲁穆丁)
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研究员郑坚在发言中分享了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目标、内容、路径等的有关思考。他认为,国际合作为职教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正处于发展新、要求新、问题新的新阶段,要针对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系统谋划,不断提升合作能力与成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研究员 郑坚
在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侃围绕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作报告。黄侃会长详细分析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意义、现状、策略、要求、特点、模式等重点内容,并展望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未来。他认为,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关键是构建海外办学“产业需求—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过程—成效评价—质量改进”新体系,重点是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研制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数字技能供给,从而更好满足全球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更好地服务大国外交和国际产能合作。
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侃
在项目介绍环节,友谊学院项目服务方负责人白妮丝介绍了2024年友谊学院项目的实施情况与2025年工作计划。她表示,2024年友谊学院项目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取得了良好成效,成功推动了多所中方高校与境外高校、中资企业的合作。2025年,友谊学院项目将继续深化境外办学、校企合作、师资培养等工作,推动项目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
友谊学院项目服务方负责人 白妮丝
在中外院校国际合作项目经验分享环节,中外职业院校代表分享了各自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实践经验。发言嘉宾认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可积极汇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留学生教育、实施海外实习项目、鼓励师生赴境外交流。友谊学院项目为各校开展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有助于学校实现国际化愿景。
中外院校代表分享国际合作经验
在境外校企合作经验分享环节,中外院校代表就境外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重点环节等进行了分享。发言嘉宾认为,国际产教融合育人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有力方式,要找准定位,建立产教融合体系、品牌、平台,并抓好落实。
中外院校代表分享境外校企合作经验
圆桌对话环节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朱敏主持,对话嘉宾围绕如何支持、保障友谊学院项目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嘉宾们认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对于增进民心相通、推动共同发展、夯实国际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需要提高站位、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保障资金投入、并与外方院校和企业密切联系;地方教育部门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联动、汇聚职业教育品牌合力。
圆桌对话
为深入贯彻落实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推动高质量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人文中心发起友谊学院项目,通过职业教育标准海外认证、教学资源本土化改造、本地招生及组织教学等举措,助力中方院校在境外与当地院校合作设立友谊学院,推动中外职业教育深度合作,满足当地产业发展和中资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共建“一带一路”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参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