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7-28|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间,7月25-26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贵州民族大学和中科浩博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会议)于贵阳成功举办。会议以“全球协同·教育创新——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中国、东盟国家及其他国家的教育部门领导、高等院校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业人员,以及国际组织代表等近200位中外嘉宾,就相关主题交流互鉴,共聚国际化人才培养合力。

1会议现场。SSK_1100__11075677

会议现场

7月25日,在会议开幕式环节,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震,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柬埔寨国家办事处驻地副代表Shakeel Ahmad,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代表、秘书长YANG Peou致辞。

于长学指出,人才在深化全球交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正日益成为世界多国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他倡议,各方要深化“协同”,共筑开放联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格局;聚焦“创新”,探索适应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面向未来”,构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生态,通过更加务实高效的行动,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52a952333370e796f488d0183f0c3ecf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

bb2c1b6482c5b23942b6f047a7b8d1f8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震

4崔海洋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

6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代表、秘书长YANG Peou

7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柬埔寨国家办事处驻地副代表Shakeel Ahmad

在主旨报告环节,围绕“全球教育变革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建开放、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生态”这一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门主任苗逢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校长Hasan Mandal、中科浩博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孙中雯、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张泽松、香港理工大学助理副校长Geoffrey Q. P. Shen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7个报告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之道、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能力发展、未来人才所需的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地方实践、数字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诸多务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报告专家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关乎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各方要重视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创意思维、系统思考等多项核心竞争力,构建有助于深化国际合作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并要以具体项目为抓手,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d8fa81a28f4a18edb6be89467f85091f

主旨报告环节

在圆桌对话环节,科大讯飞高等教育事业部咨询总监李礼和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以下简称高层次项目)专家、中国报关协会会长朱高章分别担任两场对话的主持人,与对话嘉宾围绕“‘交流互鉴携手共进’: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和“‘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进行了交流。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曹叠峰,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赵德荣,高层次项目专家、同济大学顾问教授王之佳,地球宪章国际中国中心执行理事长方虹,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教师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中心区域教育计划科学培训部门负责人Rizwan Darmawan,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国家高等教育研究院主任、院长Thien Lei Mee,华侨大学副校长王秀勇,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前教育副院长、伦敦大学学院药物生物化学教授Michael Munday,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兼海南国际学院院长刘志明,亚马逊云科技教育行业合作总监刘东屏,高层次项目专家、陕西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孙建宁参与对话。

f6f691b713a639526ad26a4ab57f1e63

2025-07-26 22:10:57.624000

圆桌对话环节

对话嘉宾结合本国或本地区情况、自身单位及工作经验,就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意义、具体要求、方法途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项目等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高层次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原副校长浦跃朴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层次高、吸引力强,环节丰富、受到广泛关注,且内容务实、交流深入。通过会议交流,参会人员就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含义,并探讨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会后,各方可在会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18浦跃朴

高层次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原副校长浦跃朴

7月26日,会议继续组织了高层次项目说明会和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一校一策”专家指导会,搭建交流平台,为高校提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案。安徽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在项目说明会上与项目服务单位签署高层次项目合作协议,来自全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所高校报名参加专家指导会。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推动各方携手并肩,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更加务实高效的行动,共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