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19年实施公告

2018-09-20|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为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服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科学技术司共同指导,委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协调有关高校及企业共同主办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于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本计划是政府主导、校企广泛参与的公益性AI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搭建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国内外人工智能优质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和高端人才,计划五年内培养教师500名、学生5000名。2018年项目首批试点惠及百所高校,培养教师106名,学生300名。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19年度实施方案将分为中国高校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班)、国际人工智能专家论坛、高校学生AI训练营、中国学生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赛四个模块,面向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分层次、分领域培养教师100人,学生1000--1200人。欢迎在AI领域有情怀、有实力、有规划、有愿景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加盟合作,联合培养我国AI人才,服务中国产业升级。

一、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班

(一)规模:100人

(二)方式:分层次举办2-4期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班。初步计划分为普通本科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班和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班。

(三)内容及要求:

普通本科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班研讨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承办高校介绍自身人工智能学科的培养方案、相关课程的课程授课方式和内容,实验室参观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方向(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类脑与听觉感知、自然语言处理等),参训教师分组讨论该领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小组汇报,每位教师形成本校优化该领域课程教学的建议;第三部分是参加国际人工智能专家论坛。

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班研讨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承办高职院校介绍自身人工智能学科的培养方案、相关课程的课程授课方式和内容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参训教师分组讨论高职院校人工智能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小组汇报,每位教师形成本校优化该领域课程教学的建议。

培训结束并通过考核的参训教师将获得由主办方、承办方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二、国际人工智能专家论坛

(一)规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30位,参会人数300人。

(二)时间:待定

(三)方式:主论坛+分论坛

邀请中外高校和企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华参加国际人工智能专家论坛并做专题报告,报告的内容应该紧紧围绕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和趋势,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所有参加人工智能高校教师教学研讨会(班)的教师均可以参加国际人工智能专家论坛。

三、高校学生AI训练营

(一)规模:1000-1200人

(二)方式:采取理论+实践模式,分层次、分领域,举办10-15期。

(三)时间:10-20天(拟定2019年7-8月)

(四)内容及要求:

本项目学生AI训练营将设大数据技术应用、机器学习及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及应用等AI前沿方向。每个方向的课题设置上要结合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参训学生通过在某一方向上的培训和实战,可以了解国际人工智能最新发展和需求,快速掌握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开发及应用。

根据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层次,将分为拔尖创新型、理论研究型和实践应用型三个层次开展培训。拔尖创新型AI人才培训班,其实践课题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前沿难度;理论研究型AI人才培训班,其实践课题建议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求使用当前主流技术完成课题;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应用型AI人才培训班,其实践课题要求为使用主流开发工具完成相关功能和应用即可。

培训结束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由主办方、承办方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五)学术、产业双师制

项目将聘请学术界导师和产业领域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的培训。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的参训教师可参与学生训练营的辅导。

四、中国高校学生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赛

将人工智能热点领域与机器人平台结合,围绕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和提升机器智能两大方向,举办中国高校学生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赛。比赛分为人工智能创新和机器人综合竞技两个主题。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升高校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水平。

中国高校学生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赛承办企业需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国内领先,且具有多年的全国赛事承办经验,热心为推动国内人工智能学科发展服务。为提高大赛水平,增加学生国际化视野,大赛将邀请国外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与策划大赛方案并担任技术指导。

五、经费来源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为公益性项目,合作各方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项目基金。原则上,参训师生的培训费用由主办方或承办方资助,食宿差旅由师生或派出学校承担。

六、承办要求

以上四个子项目均可由有实力、有意愿的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内知名企业承办并冠名。拟承办单位可根据自身优势申请承办一个或多个子项目。

拟承办单位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拟承办项目的具体执行方案(包括出资方案),在2018年11月15日前向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提交。经组织教育部专家评审、实地考察后择优确定承办单位,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魏振华、唐云

电 话:010-64496090/64495598

邮 件:tangyunncepu@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交流大厦A座一层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重大项目与活动处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