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来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2025年4月2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外人文交流年鉴(2021-2022)》新书发布会在北外成功召开。《年鉴》编写顾问、编委会成员、特邀专家、媒体代表等50余人参会。人文中心主任于长学、北外副校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致辞。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会见部分与会代表。会议由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金萍主持。
《中外人文交流年鉴(2021-2022)》新书发布会现场
于长学表示,《年鉴》真实记录中外人文交流发展状况,是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参与者厚植教育报国情怀、践行人文交流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相关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成果。他指出,希望大家秉持人文交流理念,在对外交往中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持续发挥《年鉴》作用,将其作为记录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推进教育教学、分析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继续加强通力合作,与各界朋友继续合作策划实施更高水平、更有成效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更加主动地融入教育对外开放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格局之中。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致辞
赵刚指出,2021-2022年是不平凡的两年,这期间发生很多深刻影响国际形势和中外人文交流的事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年鉴》系统记录和分析中外人文交流的动态、成就及挑战,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赵刚倡导大家围绕《年鉴》工作,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拥抱未来,创新前行;携手并进,聚力前行,让《年鉴》成为镌刻历史的溯源镜,成为丈量当下的刻度尺,更成为开启未来的新钥匙,为各界人士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见证和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重要平台。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致辞
《年鉴》顾问、对外经贸大学中国葡语国家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王成安,《年鉴》顾问、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人文中心原副主任杨晓春,特邀专家、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金庭,特邀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际传播中心主任任孟山,均对《年鉴(2021-2022)》的编写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加强分析研究、增强国际传播和关注数字人文交流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会上,主编张朝意介绍了本书编写情况、主要内容和亮点。北外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王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审赵丽等编写和出版工作负责人亦分别发言。
《年鉴》每两年一辑,至今已出版三部。《年鉴(2021-2022)》系第三部《年鉴》。该部《年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根本,描绘了2021-2022年全球图景下中外人文交流的实践探索,梳理总结了年度内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及重要双边、多边关系中各领域人文交流现状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