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来源:银川市湖畔中学
为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搭建跨学科育人交流平台,10月28日,宁夏实验区特校计划项目学校银川市湖畔中学成功举办国际理解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以“丝路长歌,塞上新章”为主题,通过公开课展示、工作汇报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推动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提升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对外合作交流处马建林处长,实验区专家委员指导会委员、宁夏实验区专家工作组成员、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特聘专家李全教授,宁夏银川一中张德萍副校长,银川市阅海中学宋晓玲书记,银川市中关村中学李建学书记,银川市金凤区第四小学马晓燕书记,银川市金凤区第十小学马向丽书记,银川市湖畔中学李红华校长,以及兄弟学校的教育同仁莅临现场参会。

李元东老师执教《丝绸之路上的能源转型与文明交响》,以能源发展为脉络,深刻阐释了科技进步对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视野。何玲艳老师执教《舌尖上的“一带一路”:早茶文化的交融与共生》,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互鉴历程,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理解意识。白娟老师执教《一场跨越千年的数学丝路之旅——勾股定理》,巧妙融合数学史与丝路文明,引导学生在知识溯源中理解文化传承,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历史洞察力。杨美蓉老师执教《从塞上田间到全球农域的智慧联动》,立足生态农业,将区域实践与全球议题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李红华校长围绕学校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进行了系统介绍。她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时代青少年”为根本目标,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核心抓手,持续深化“课程渗透、实践浸润、文化对话”的育人模式。通过机制创新、平台搭建与资源整合,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的特色品牌与长效机制。她强调,学校将立足本土、放眼全球,持续探索校际协作新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李全教授结合成都、重庆等地实践案例阐释国际理解教育内涵,并与教师代表共同评议四节展示课,既充分肯定展示课紧扣主题、实施有效,成功实现学科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全球化视野培育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也指出,部分课程在教学细节的打磨、国际议题与学科知识的深层联动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为后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马建林处长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及湖畔中学的探索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层推进,坚决避免形式化倾向。他要求,学校要继续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实现更深层次融合,构建常态长效发展机制,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研讨会内容充实、意义深远,充分展现了湖畔中学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活力。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师资建设、拓展交流平台,推动国际理解教育走深走实,为培养更多胸怀家国、融通中外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