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实验区】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举办“丝路新芽 共赏世界”国际理解教育课例展示及研讨活动

2025-11-11|来源: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

2025年11月7日,宁夏实验区特色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举办了“丝路新芽 共赏世界”国际理解教育系列活动之课例展示及研讨活动,西夏区第十一小学200余名师生、宁夏大学文学院20余名留学生参加活动,银川市部分学校代表、西夏区部分学校代表莅临观摩。

本次国际理解教育课例展示及研讨活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生动展示与深入研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堂实施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责任感。

IMG_256

开幕仪式:仪式感中开启文化交流之旅

开幕仪式在庄重而富有活力的氛围中进行。

学校管乐队带来《世界名曲联奏》,悠扬旋律串联起不同国家的音乐经典,让现场观众在音符中感受世界文化的交融;五1班的孩子们带来舞蹈表演《卖水》,以灵动舞姿展现传统艺术魅力,传递中国文化的细腻与雅致;铸魂堂鼓队倾情演绎《龙腾虎跃》,激昂鼓点奏响奋进节拍,彰显少年学子的蓬勃朝气。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对外合作交流处马建林处长为本次活动致辞

马处长在肯定西夏区第十一小学在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领域的先行探索成果的同时,勉励全体参会教师要以“西夏区第十一小学种子教师团队”的担当,将活动中的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让国际理解教育在西夏区这片热土上真正落地课堂、惠及更多学生,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国情怀与世界眼光的新时代儿童。

IMG_262

课例展示:跨文化碰撞点亮课堂

两节精心设计的国际理解课程精彩呈现,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与探究中感受多元魅力。

1纹样里的文化对话

六年级课程《纹样会说话——中国丝绸纹样与苏格兰格纹》中,教师哈佳泽带领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纹样的元素、象征意义与文化根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中国丝绸纹样的自然吉祥寓意源于农耕文明,苏格兰格纹的几何规整则承载着氏族身份象征。在艺术实践环节,同学们分组创作中式纹样、专属格纹或中西融合新纹样,在动手实践中深化“欣赏差异、尊重多元”的跨文化认知。

IMG_266

2神话中的人类智慧

五年级课程《世界是怎样形成的——神话传说》由教师楚丽文设计,以《盘古开天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寻创世神话的起源。通过对比中国、日本、蒙古等国神话的民族元素,以及中、印、罗马神话中的“宇宙卵”“英雄创世”等共同母题,学生不仅感受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会到人类文明的共通思考。“神话人物茶话会”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辨中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IMG_267

多方联动:共绘教育国际化新蓝图

本次活动也是高校与中小学共同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的生动实践。宁夏大学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资源的注入为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提供了专业指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特聘专家袁秀菊教授线上《让中外人文交流擦亮一带一路的璀璨明珠》主题讲座,再一次让我们对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重要性的清晰认识。

IMG_271

下午,宁夏大学文学院留学生和西夏区第十一小学师生的文化互动,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留学生分别在皮影社团、陶泥社团、软笔书法社团与西夏区第十一小学的师生进行了活跃互动。

IMG_275

他们一会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一会儿英语、一会儿用汉语交流,十一小的小学生们也用简单的英语和留学生交流,他们还给十一小的学生们讲述了他们国家有趣的事情,十一小的学生们在皮影、陶泥、书法方面积极充当了小老师,手把手教他们写书法、捏泥巴、制作皮影、表演皮影,操场上,他们还与十一小的学生一起踢足球、玩舞狮。在活动闭幕环节,留学生们纷纷发表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也感谢了十一小,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难忘的下午。刘美玲副院长,刘文燕主任等共同见证了此次活动的显著成效。

交流研讨环节,老师们更是积极发言。老师们围绕“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有效融入学科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全球素养”“如何构建校本化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通过交流研讨,使他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国际理解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应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堂中。真正的国际理解教育,是帮助学生“在认同中理解,在理解中共处,在共处中合作”。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校际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更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实践案例,为后续长期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西夏区第十一小学将继续深耕国际理解教育,持续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IMG_290

国务院部门网站
驻外使(领)馆